丹鳳縣依托“秦嶺天然藥庫”和悠久的天麻種植歷史優勢,按照“龍頭引領、拓展鏈條、園區承載”的總體思路,圍繞天麻產業延鏈補鏈強鏈,探索創新種植模式、生產加工、開發技術等,形成了龍頭企業輻射帶動、現代生產要素集聚、群眾增收致富明顯的農業融合型示范園。
一是規劃引領,明確產業發展定位。編制了《丹鳳縣天麻產業發展5年規劃(2021-2025)》《丹鳳縣良種天麻省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創建方案》等規劃,明確到2025年,以打造天麻種植加工產業集群為基礎,以“醫養康護”服務為支撐,深度挖掘生態資源,延伸天麻醫藥產業鏈,探索“農業+旅游+康養”發展模式,培育宜居、宜業、宜養、宜游的養生、養老、養心的大健康產業,力爭全縣天麻產業鏈生產總值達10億元以上,為縣域經濟發展培育新的增長點。
二是園區帶動,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建成占地1200畝的天麻核心園區,入駐6家企業(合作社),建成了“兩中心、兩車間、兩基地、五區域”,即:研發中心、培訓中心,菌種生產車間、天麻加工車間,零代種子培育基地、規范化種植示范基地,菌種試驗區、大棚立體種植區、零代種子繁育區、三位一體林下種植示范區、庭院種植展示區,集聚天麻菌種研發、生產、示范種植、產品加工、銷售為一體的三產融合發展園區。
三是科技創新,突破天麻育種瓶頸。園區內龍頭企業永福工貿公司聘請了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王秋穎教授團隊,長期駐園研究指導,攻克了“菌種退化、連作障礙、代料栽培”三大技術難題,研發出國內最先進的“蟒嶺紅”系列蜜環菌、萌發菌等菌種,開發了3個系列10種產品,天麻菌種系列有萌發菌1號、8號和蜜環菌A9、M9,培育出零代和一代天麻種子,年培育天麻零代種子300噸、可生產菌種2000萬袋(瓶)。商洛學院在丹鳳縣良種天麻產業園建立了博士工作站,進行天麻代料栽培及天麻連作障礙課題研究。
四是因地制宜,推廣多途徑種植模式。推出天麻立體種植、溫室栽培、壟栽、盆栽、箱栽和袋栽技術,解決了天麻種植與糧食(蔬菜)種植、藥材種植、林下經濟等土地資源不足、輪歇倒茬的矛盾,為農戶發展“庭院經濟”創造了條件,園區創新發展“獼猴桃+天麻+地栽木耳”的“林下套種、立體發展”示范園220畝,與全縣6個鎮辦11個村23個合作社簽訂了合作協議,與周邊縣區以及全國8個天麻主產區的200多家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
五是提質增效,延伸天麻加工鏈條。產業園內建設有天麻固體菌種生產、液體菌種、吹塑吹瓶生產線3條、年加工500噸天麻超細精粉生產線1條、年加工300噸天麻掛面生產線1條,聯合開發天麻膠囊、天麻酒、天麻掛面、天麻超細粉、天麻營養保健食品、方便食品等,成為養生保健的潮流新寵。年輻射帶動全縣2萬余戶群眾種植天麻1.8萬余畝,戶均年收入5萬元以上,年創造經濟效益2.8億元。
六是幫扶共建,打造天麻產業集群。通過采用“公司+村集體(合作社)+農戶(建檔立卡戶)”的模式,與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簽訂合作協議,提供菌種、種子和技術服務、技術指導,保價回收產品,已在周邊商南縣、洛南縣,以及丹鳳縣的庾嶺鎮、蔡川鎮等區域打造了12個蟒嶺天麻藥園示范基地。擬通過3年時間,打造“四省六縣十鎮十村”30個蟒嶺天麻藥園示范基地。每個藥園擬帶動5000畝天麻種植,每個基地可產生社會效益2億元。